1. 首页
  2. 学生工作
  3. 团学活动
  4.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团学活动

暑期社会实践|“兴业悠悠,治乡筑梦”④——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实地走访汉中山花茶业有限公司

  • 来源:外国语学院
  • 发布者:外国语学院01
  • 浏览量:

“小小的一片茶叶,庇护一方百姓,支撑一个企业”。2024年7月14日,西北政法大学“兴业悠悠,治乡筑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三化村,近距离探访茶厂,与“汉中山花茶业有限公司”吴培元董事长和樊雪玲副总经理进行全面而深入的交流。此次实地走访,旨在探究企业在绿色发展、文化传承及市场创新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实现茶企与乡村振兴的有机互动,为进一步建设和美乡村提供企业助力。

初创维艰,砥砺前行

在参观、采访中团队了解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山花茶业有限公司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茶厂,最初只有几台简单的机器、几间简单的厂房、品牌知名度也有待提高,但正是吴老以及三化村村民们的质朴与坚持,为后来的企业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茶厂逐渐扩大规模,引进了先进的清洁化流水生产线,并于2005年正式注册成立了“山花茶业有限公司”,同时依托城固县历史文化底蕴,申请了“张骞牌”这一独具特色的商标,标志着企业正式步入品牌化发展的快车道。

品质为先,严格把控

“好山好水养好茶”。在山花茶业有限公司,“品质”是永恒的主题。从茶园管理到茶叶加工,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对品质的极致追求。

茶园实行有计划的标准管理,坚持不打农药、人工除草、科学施肥,确保每一片鲜叶都源自纯净的自然环境。采茶季节,茶企首先会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采茶时,需用大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嫩叶,向上提拉,避免用指甲掐摘,以免破坏茶叶的细胞结构,影响茶叶的品质和美观......”在收茶环节,茶企严格按照质量等级进行划分,确保每一批茶叶都能达到最优的加工标准。

在实地的茶厂参观中,樊副总经理向团队详细介绍了茶厂清洁化流水生产线,传统制茶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通过精细化的管理和操作,从炒青、揉捻到干燥保留了茶叶的天然风味和营养成分,让每一杯茶都能成为高品质的纯粹享受。

助农增收,茶业兴乡

在采访中,茶企负责人回忆道:“最初,这里都是荒山,是我们带领村民一锄头一锄头地开垦出来的,种上了茶树。如今,这些茶树已经成为了村民们的‘摇钱树’。”茶企主动吸纳当地村民成为茶园工人,不仅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还显著提高了他们的收入水平。在采茶季节,村民们可以在公司茶园从事采茶工作,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同时,在茶叶生产淡季,公司还组织村民参与茶园的日常管理,如除草、施肥、修剪等,确保茶园的良好状态,也为村民提供了全年不间断的工作机会。这种“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有效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帮助村民实现了脱贫致富。同时,公司还积极拓展市场渠道,将三化村的茶叶销往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市场,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丝路传承,茶韵深长

茶企不仅注重产品的品质和销售,更将文化传承视为企业的灵魂。茶企巧妙地将张骞文化与丝绸之路元素融入到企业文化和产品设计中。无论是茶叶包装上的骆驼、丝绸之路图案,还是企业logo中的沙漠骆驼形象,都无一不彰显着其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这种将茶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的创新理念,不仅让产品更具特色,也让消费者在品尝美茶的同时,感受到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茶旅融合,文化新篇

随着茶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汉中山花茶业有限公司开始探索茶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公司依托茶园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茶文化资源,开发了一系列茶文化旅游产品,如茶山徒步、茶文化体验游、茶主题民宿等,吸引游客前来体验。茶企积极关注市场动向,对产品进行改良设计,挖掘年轻消费群体市场。但同时,在提高知名度与拓宽线上渠道上,茶企也面临着欠缺电商直播人才等现实问题。

结语

从最初的小小茶业手工作坊到如今拥有清洁化流水生产线、注册商标及多项荣誉的现代化工厂,每一步都凝聚着几代人的心血与汗水。通过这次实地参观与面对面访谈,成员们无不感慨于企业对于传统制茶技艺的坚守与创新,深入了解汉中山花茶业有限公司在茶文化传承、绿色发展、产业融合等方面的成功实践,更深刻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的蓬勃生机和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