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至14日,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法润横靖,盐育定边”团队来到榆林市横山区波罗古堡开展普法宣讲活动。此次活动聚焦未成年人法律保护这一重点内容,通过实地采访调研、传单分发、摆摊宣讲等形式,基本了解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在当地的普及程度,为后续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古堡韵华,传世千秋
波罗古堡,始建于北魏,距今有1400多年历史,是一座雄踞大漠边关,弥漫佛光灵气,孕集天地精华,神秘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塞上古堡,被喻为“佛掌上的明珠”、“一个来自天国的地方”。波罗古堡也是横山起义的策源地和总指挥部所在地,其革命意义深远。它不仅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逆境中坚持斗争、争取和平民主的历史过程,也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的统战能力和领导智慧。波罗古堡也因此成为陕西革命史上的重要地标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横山乃至陕北民众都有相当重要的纪念意义。
通过前期调查,实践团队了解到波罗古堡深受游客喜爱。每日景区有稳定的客流量,这是团队选取波罗古堡景区作为宣讲位置的原因,另一方面,波罗古堡所承载的红色精神对于团队成员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与法“童”行,快乐成长
在的摆摊宣讲过程中,实践团队通过传单发放发现一些民众对于有关未成年人的法律仅有大致了解,对于一些网络上引起热议的案件更多的是凭借个人的道德观以及个人对于公序良俗的认定标准来评判是非。
在采访环节,团队成员通过与小朋友们进行问答活动,一方面了解孩子们对于自身权利、义务的认知情况,一方面讲解最基本的有关法律知识。孩子们表示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老师会普及有关未成年人保护、未成年人权利、义务的相关知识,如六大防线等。可见未成年人们对《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都已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行使权力,履行义务。但同样不少孩子表示身边仍有未成年人出入网吧、借用父母身份证解除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机制等情况,由此可见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宣传依然是任重而道远。
此外,团队成员们也通过采访成年人和孩子父母,了解到他们对于《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的看法,发现大部分父母都具有尊重孩子隐私、权利的意识,知道未成年人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但在部分生活实际情景中仍有不清楚之处,如离婚需不需要征求孩子意见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队员们当场答疑解惑。
采访中,团队成员们偶遇到2000级校友,校友对实践团队工作予以了肯定,并且鼓励我们进一步投身实践中,结合本专业知识与当地实际情况开展暑期实践活动,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因此在后续的活动中,考虑到当地民众对于法律的了解程度,队员们尽量采用通俗的言语、大量案例来解释法条背后的涵义。
在横山地区进行的为期两天的普法宣讲活动,团队成员们收获颇丰。不仅锻炼了自身专业素养,加强了对法律法条的熟悉程度,也切身体会到了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在后续的活动过程中团队将会通过反思总结,将更多生活化情景里会出现的现实案例加入到宣讲活动中,让普法宣讲更加生动形象,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