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学生工作
  3. 团学活动
  4.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团学活动

暑期社会实践|“译”龙门文化 传古耿新风⑦ ——外国语学院赴河津市暑期社会实践团开展调研活动

  • 来源:外国语学院
  • 发布者:外国语学院01
  • 浏览量:

一、导语

2024年,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文旅行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乡村、文旅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新机遇。国家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大力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为积极响应国家“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贯彻落实相关政策、精神,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译”龙门文化,传古耿新风暑期社会实践团于7月12日至7月18日赴河津市开展调研活动,聚焦河津市特色龙门文化,以双语公众号,双语视频等方式助力河津市文旅融合发展。

二、调研活动

(一)座谈会上达共识

7月12日,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河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河津市文化和旅游局作为推动当地文化旅游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致力于宣传河津历史文化特色,扩大河津文旅知名度,对本次调研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

河津文旅局对本次活动给予高度重视,与本次实践团队进行了一次座谈会。本次会议由文旅局的黄晓娜主任主持,她向本次实践团队介绍了河津的基本情况,对接了具体行程,确保本次调研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梯子崖上观黄河

7月13日,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河津市黄河大梯子崖景区开展调研活动。

到了目的地,团队成员选择了从梯子崖到桃花谷的路线。黄河大梯子崖,是在悬崖边开凿的石梯,陡峭的崖壁让人望而生畏,但在险峻的崖壁上仍展示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让团队成员感受到了生命的坚韧和不屈不挠。

团队成员在攀爬过程中克服了众多苦难,但当团队成员登上崖顶时,都被崖顶的风景所震撼,所谓“登云梯,跃龙门”,乱云飞渡仍从容。团队成员直观的感受到了黄河的浩荡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三)古庙宇中诉历史

7月14日-7月15日,实践团前往河津市真武庙、台头庙开展调研活动。团队成员根据河津市提供的“河津文物云景观”导览图进行参观。

真武庙,距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是位于山西省河津市的一个历史悠久的道教庙宇群。它坐落于紫金山麓的九峰之中,因其地势如龙而得名“九龙庙”或“九龙头”。

台头庙又名抬头庙,是一座主祭东岳帝兼祀道教诸神的庙宇。由于庙院位于一个高出周围地面的土台之上,因此得名“台头”。在解放前,曾做驻军、办学使用。新中国成立后,台头庙划归粮食部门做贮粮办公使用。这座庙宇不仅是河津市的文化象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信仰的宝贵遗产。

(四)名人典故彰美德

7月16日,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河津市卜子夏祠堂和薛仁贵寒窑开展调研活动。

团队成员走进子夏祠堂,通过祠内的碑文、匾额、及告示牌介绍,了解了著名儒学家子夏的生平履历、从师经历、门下高徒以及伟大贡献。之后,成员们排好队形在祠堂门口行作揖之礼以致敬先贤。

参观薛仁贵寒窑的意义不仅只在于缅怀一位历史名人,更是为了传承他的文化精神、爱国主义情怀、高尚品德以及军事智慧,并以此激励后人不断前行。

7月17日,实践团前往龙门景区开展调研活动。

团队成员首先走到大禹龙门雕塑前,欣赏其艺术价值,对其刻画的惟妙惟肖感到赞叹。除此之外,团队还了解到了大禹开凿龙门的光辉历史。

之后,怀着严肃和沉重的心情,团队成员瞻仰了抗日烈士纪念碑,了解到无数抗日英烈顽强抵抗日本侵略军的过程:战士们历经四昼夜最终击退了日军,从而保卫了黄河,保卫了西北,保卫了大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