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学生工作
  3. 团学活动
  4.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团学活动

夏风翻雅卷,书香透夏帘——“悦读荟”第七期顺利开展

  • 来源:外国语学院
  • 发布者:外国语学院01
  • 浏览量:

6月5日晚,思格“一站式”学生社区第七期读书会在长安校区致知楼209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期读书会聚焦美国Stephen E. Lucas教授的著作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活动由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第二教研室主任李雪副教授担任主讲人,教研室副主任陈叶博士担任与谈人,法律语言研究所主任何静秋教授担任主持人,全院二十余名学生参与活动。

活动中,李雪老师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出发,结合其在美国访学经历阐述了接触该著作的学术契机,并对作者的学术背景及其在修辞学领域的贡献进行了系统介绍。李老师指出,虽然演讲艺术在中西方文化语境下都具有显著的实践价值,但其本质不在于语言的华丽修饰,而在于运用简明扼要、具有说服力的语言实现有效沟通。通过援引著作第一章第二节的理论框架,李老师从应用语言学角度建议同学们采用系统脱敏法克服演讲焦虑,并通过充分的准备和积极的心理暗示提升演讲效能。

2023级本科生洪雨彤对本书第五章第十六节“Speaking in Competitions”进行了读书分享。她表示在赛前要做好演讲准备,关注演讲结构,用具有逻辑性的语言辅以适当的眼神交流和肢体动作吸引观众,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应变能力。她还分享了自己作为院辩论队成员的经历,以自身为例鼓励大家,引发了在场同学的广泛共鸣。

陈叶老师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突破公众演讲焦虑的实践历程。她特别强调“成长型思维”的重要性,鼓励同学们主动突破舒适区,通过“以赛代练”的方式积累演讲经验。陈老师指出,适度的成就动机和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对提升演讲能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何静秋老师则从法律修辞学的专业视角进行了补充。她指出,演讲修辞与法庭辩论在说服策略上具有高度的同构性,二者都遵循亚里士多德修辞学。何老师重点阐释了“修辞三论证”理论在法律实践中的应用,并强调这种三位一体的说服模式在法律文书写作和法庭辩论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本次读书会从主题分享到互动讨论,都展现了知识探索与思维成长的价值。“悦读荟”作为外国语学院特色学术平台,将持续为师生构建开放多元的学术对话空间,打造思想交流的学术共同体,让经典阅读成为专业成长的阶梯。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下一篇:外国语学院组织学生代表给任课老师送香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