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学生工作
  3. 团学活动
  4.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团学活动

暑期社会实践 | 译探纳米,产业兴农——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赴济源市五龙口镇纳米初创孵化产业园区暑期社会实践团活动纪实①

  • 来源:外国语学院
  • 发布者:外国语学院01
  • 浏览量:

为深入探究科技产业与乡村发展的协同路径,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赴济源市五龙口镇纳米初创孵化产业园区暑期社会实践团以“译探纳米兴沃土,研行五龙访民情”为主题,于7月11日启程前往河南省济源市五龙口镇开展实践活动,旨在通过产业调研、宣传推广、科普服务与法律支持,助力园区高质量发展,为科技服务乡村振兴提供实践参考。

本次实践活动于7月12日至7月25日在河南省济源市五龙口镇开展,以纳米初创孵化产业园为核心,覆盖周边村落及镇域核心区,接收单位为济源市五龙口镇镇政府。实践主题为“译探纳米兴沃土,研行五龙访民情”,核心任务包括产业调研、宣传推广、科普服务和法律支持,通过实地走访、访谈、问卷等形式调研园区企业运营、技术需求及对周边乡村的辐射效应并形成调研报告;制作双语宣传片、设计英文导览图,借助新媒体平台扩大园区影响力以助力招商引资;开展“纳米+生活”社区宣讲、制作科普手册及短视频,提升公众对纳米技术的认知;整理企业高频法律问题,制作《法律工具包》,为村民提供维权指引。团队希望能够发挥多学科优势,融合英语专业的跨文化传播能力与法学专业的法律支持能力,构建“高校+政府+企业”协同模式,助力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团队介绍

大家好,我是是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2024级英语专业1班的周凌萱,共青团员。我很荣幸能参与此次在河南省济源市五龙口镇辛庄村开展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农业农村的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而纳米技术作为前沿科技,在农资研发、农产品加工、乡村环境治理等诸多领域正发挥着关键作用。正如习总书记所强调的“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纳米技术为“三农”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大家好,我是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2024级英语专业2班的武小刚,很荣幸参与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河南省济源市纳米新材料产业园区是全国第三大纳米材料产业园,很大促进了济源摆脱原有路径依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我希望能够在本次三下乡实践中切身体会科技创新力量,锻炼自我,全面发展。

大家好,我是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2024级英语专业1班的王佳佳,很荣幸能参与这次河南济源纳米园区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纳米技术作为前沿科技,是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的关键力量,习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本次实践中,我们将深入纳米园区,探索产业实际状况。凭借专业所学,为园区发展提供服务与支持,比如发挥我们的专业知识,为企业提供技术翻译、市场分析等帮助,同时也能锻炼自身实践能力,实现全面成长,在实践中不断进步,为纳米产业发展添砖加瓦 。


大家好,我是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2024级英语专业2班的何元明,共青团员,参与本次河南济源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乡村产业振兴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正如相关理念所强调,产业兴则乡村兴。在此次实践里,我将和团队一起深入当地,挖掘纳米产业实际情况,凭借英语专业知识,助力产业发展,也借实践锤炼自身,让专业所学落地生根,实现成长与服务的双向奔赴。


大家好,我是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2024级英语专业1班的胡明月,共青团员,参与本次济源市纳米产业园区调研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这次能走进济源纳米产业园区,对我来说既是新奇的探索,更是一次从课本走向实践的珍贵机会。在本次实践活动中,我将深入纳米产业园区,探索园区的实际情况,充分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为当地进行策划和宣传,同时锻炼我自身的实践能力。


大家好,我是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2024级英语专业2班的卫诗妍,共青团员,我将参与本次河南省济源市五龙口镇纳米初创孵化产业园区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乡村振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党中央和国家始终坚定不移地推进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进程。在本次实践活动中,我将与团队一同深入了解济源纳米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结合所学专业为当地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与服务,同时借此契机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助力个人全面发展。


大家好,我是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2024级英语专业3班的许光莹,共青团员,参与本次济源市五龙口镇纳米初创孵化产业园区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将聚焦“译探纳米兴沃土,研行五龙访民情”的主题,将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走访调研、志愿服务和社会宣传等形式,助力园区发展,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大家好,我是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2024级英语专业1班的叶雯惠,此次参与济源市纳米科技产业园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将依托英语专业背景,在调查访问中发挥语言沟通优势,协助完成园区相关信息整理;同时结合法学基础知识,为普法行动提供支持,助力宣传片拍摄中的内容合规性把控,以专业所长服务实践活动开展。


大家好,我是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24级行政管理专业2班的彭依婕,共青团员,参与本次“译探纳米,产业兴农”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本次实践活动中,我将聚焦济源的纳米产业,深入了解纳米材料在日常生活和工业领域的创新应用;走进相关园区,探访企业的研发与生产,感受纳米技术如何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应用,更要探寻这一新兴产业与乡村发展的结合点,看看科技赋能如何为“产业兴农”注入新活力。希望能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园区与乡村在资源协调、发展联动等方面的运作模式,在实践中学习,为探索纳米产业助力乡村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大家好,我是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2023级刑事法学院7班的杨子佳,共青团员,《国际法探索》编辑部副主编,很荣幸参与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希望我能在这次活动中学习更多实践知识,从书中走出来!

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团队成员将以赤子之心扎根新土壤,以笃行去拥抱纳米科技赋能乡村、产学研协同创新、城乡资源融合等时代课题。让笃行化作新青年脚下的基石,于未知处开拓,于细微处深耕,在科技与乡村的交汇点上种下希望的种子。时光不负践行者,未来属于开拓者,团队成员将用脚步丈量土地,用专业点亮微光,镌刻出一段属于笃行不怠的青春印记。最后,预祝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赴济源市五龙口镇纳米初创孵化产业园区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圆满成功,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