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进乡村,法治暖人心”。2025年7月12日上午,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来到西李村乡乡政府便民中心,为当地孩子和家长开展民法典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法律知识的宣传讲解活动。其目的在于通过通俗化的法律解读,增强乡村群众的法治意识与维权能力,为乡村振兴筑牢法治根基。

“典”亮生活,民之所向
首先,实践团成员詹明珠向村民和孩子们系统讲解了民法典的核心内容,从概述入手,介绍了这部法典基本定位与体系框架,阐明其编纂对于完善法律体系、保障公民权益、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随后,成员聚焦与乡村生活紧密相关的物权篇、合同篇和婚姻家庭篇,用“案例+法条”的方式与村民和孩子们进行细致解读。


护佑消费,权益在心
在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讲解环节,实践团成员蔡小倩围绕农村消费特点,先通过漫画向村民们介绍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多项权益,再解析常见的经营者欺诈行为。为让村民更清晰地区分保健品与普通商品,团队成员通过对比讲解,并结合西宁市老太太被广告保健品欺骗的案例,让村民们直观感受骗局危害。


互动答疑,情系民生
讲解结束后,问答环节气氛热烈。家长们纷纷就实际遇到的问题提问:“去年买的农药效果不对,现在还能找商家索赔吗?”“孩子偷偷用手机给游戏充了钱,能要回来吗?”实践团成员逐一耐心回应,结合民法典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具体条款给出解决方案。孩子们也积极参与,围绕“被同学欺负能不能报警”等问题展开提问,成员们用童趣的语言普及了相关法律知识。

此次法律知识宣传活动,通过分模块讲解让村民对民法典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实践团以专业所长服务基层,既为乡村群众送去了实用的法律知识,也让学子们在实践中深化了对法治乡村建设的理解。未来,团队将继续探索普法新模式,让法治阳光更好地照耀乡村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