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赴柞水县暑期社会实践团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路线前往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开展调研活动。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杨华,校团委副书记王洋,学院团委书记余瑞,教师代表霍瑛、高一波及实践团同学们一同参加,柞水团县委书记程璐陪同调研。
金米村党支部副书记陈明明热情欢迎了实践团队一行,带领实践团队参观了集“菌包生产、示范栽植、休闲观光、产品购销”于一体的现代化木耳产业园,并详细介绍了柞水木耳的历史底蕴、产业发展历程和栽培技术要点。团队成员现场聆听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的每个细节,重温着总书记嘱托,现场探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小木耳、大产业”蕴含的脱贫致富之道,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内容精神。
参观结束后,双方就校地合作和英语翻译服务开展进行座谈交流。在座谈会上,陈明明指出,英语赋能助力木耳产业线上线下销售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希望实践团队能“躬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当地木耳产业发展现况,为木耳产品制作双语介绍册,为产品包装提供翻译服务,帮助柞水木耳走出国门,走向国际,进一步提升本地木耳经济效益,助力乡村企业振兴。
【小岭镇金米村】
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曾因“山上有金,地上有米”而得名,位于柞水县东南部马耳峡河下游,距县城28公里,辖5个村民小组492户1730人,其中党员58人。村民收入以食用菌种植、农旅融合服务为主,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7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54万元。
2020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金米村,进大棚,话收成,同乡亲们亲切交谈,在电商直播间里,点赞“小木耳、大产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要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抗风险能力,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近年来,当地不断壮大木耳产业,将全村70%以上有发展能力的农户吸附在木耳产业链上,持续演绎着“小木耳、大产业”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