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3日,西北政法大学“兴业悠悠,治乡筑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与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天明镇三化村村委会开展座谈交流会,村党支部书记陈礼惠、村副支书吴小彦、村委会副主任张吉云、村妇联主席柯小琴对团队的到来表示欢迎,就三化村各项事宜与实践团队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流。通过此次座谈会,实践团队对于三化村的各项具体情况有了深入了解,为后续各项工作开展打下良好基础,指明了方向。
茶乡雅集迎远客,共绘振兴水墨卷
座谈会上,党支部书记陈礼惠对“兴业悠悠,治乡筑梦”社会实践团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期待通过团队此次的三化村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为当地茶产业发展提供帮助,助力三化村的和美乡村建设。
随后,团队向村干部们介绍了此次实践活动的宗旨、目的和主要安排,希望通过考察农业产业、走访农户、调研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深入了解和助力三化村的乡村振兴。
三化村党支部书记陈礼惠在听完团队介绍后,向团队成员+热情地介绍了三化村的基本情况:三化村现有386户,1108人,共分为5个村民小组,总面积约6平方千米,以茶产业为当地的主导产业,同时介绍了村民的收入水平、主要农作物以及三化村的发展规划等概况。此外,还特别强调了三化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特色产业优势,如优质的茶园种植、茶旅融合潜力等。
茶史悠久话变迁,茶旅融合启新程
通过座谈团队成员了解到,近年来,在党支部的先进领导下,由村干部带头引领,通过茶产业与乡村旅游的深度融合,三化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积极探索村庄发展的新路径。据了解,三化村以茶产业为核心,深入挖掘茶文化内涵,结合本地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计划打造3A级景区,并完善健身步道,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茶文化、享受乡村美景,推动茶旅融合发展。
三化村茶企发展历史悠久,八十年代,三化村的茶生产方式以手工作坊为主,后历经八年成为村办企业茶厂;2005年改制为私有企业,即现在的“汉中山花茶业有限公司”;村里还积极引进新技术和新设备,提升茶叶生产的清洁化、标准化水平;2009年,该茶企引进了清洁化流水工作线,为进一步实现农业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农产品销售方面,茶产业实现了统一销售,茶企还建立了电商平台,拓宽了销售渠道。但同时,也面临着目前电商人才欠缺、网络知名度有待提高的现实问题。
基层治理显成效,法治之基固如磐
在基层治理方面,作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三化村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党员会议等形式,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健全矛盾纠纷预警和多元化解机制,成立了由“五老一顾问”、“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网格员”等组成的多元化调解队伍,村里各种突出问题和重大隐患都能及时排查和化解,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户,大事不出组,难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同时,三化村还注重法治宣传和德治涵养,通过入户宣传、法治展板、评选“五美庭院”等方式,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村民代表、“法律明白人”带头遵守法律法规,积极参加法治培训,依法办事,带动全体村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村民的法治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营造出浓厚的法治氛围,也成功夯实了法治之基,实现了连续多年零上访、零吸毒、零犯罪的卓越成就。
廉洁文化润心田,文明新风满乡间
三化村拥有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廉洁文化方面,其倡导的“六廉文化”颇具特色,以茶、水等元素为依托,展现了廉洁的深刻内涵,使廉洁理念深入人心。此外,村委会还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来提升村民的道德素养。例如,每年评选“好婆婆”“好媳妇”,设立红榜,发挥模范引领作用,营造良好的村风民风。三化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被城固县委宣传部评为“优秀文明实践村”,在宣传政策、环境卫生、关心关爱、移风易俗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不断提升村民的文明素养和精神追求。
人居新景入画来,乡村振兴展宏图
为改善人居环境,三化村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村里设立了公益性岗位,每户负责一块区域,定期进行环境清理,并设置了集中分类处理的垃圾箱,由县里统一转运。此外,村里还计划将水泥路变为沥青路,改善交通条件,使得从镇上到村里的道路更加便捷。在未来,村里还将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村民生活质量,努力将三化村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
支部书记寄心语,携手共筑乡村梦
党支部书记陈礼惠表示,她将全力支持“兴业悠悠,治乡筑梦”社会实践团队的活动,为团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陈书记的期望与指导,为实践团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她的话语中透露出对乡村未来的坚定信心与美好憧憬,我们相信,在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乡村一定能够实现全面振兴,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无限活力。这不仅是乡村自身的蜕变与重生,更是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