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学生工作
  3. 团学活动
  4.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团学活动

暑期社会实践 | “新农“智”造,产业“质”造——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赴渭南蒲城展开社会实践活动③

  • 来源:外国语学院
  • 发布者:外国语学院01
  • 浏览量:

7月11日,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赴蒲城暑期实践团开展金银花与兔子养殖产业相关调研。团队成员们在相关人员带领下在田间进行金银花种植业的参观学习,同时在同富兔业养殖场身临其境观察兔业养殖,了解相关知识。

团队成员首先前往闫家村金银花产业示范园区,了解金银花的种植历史和发展现状。多年前,闫家村还是一个贫困落后的村庄,土地贫瘠,靠天吃饭。后来,在政府的引导和帮扶下,村里开始尝试种植金银花。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金银花种植逐渐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村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闫家村的金银花种植面积已达数千亩,不仅解决了当地村民的就业问题,还带动了周边村庄的发展。

团队成员们了解到新鲜采摘的金银花经过筛选、晾晒、烘干等多道工序,被制成金银花茶、金银花露、金银花护肤品等产品,随着市场对金银花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企业也在不断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目前,蒲城县的金银花产品已经远销全国各地,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在调研过程中,成员们也发现了金银花产业发展面临的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部分村民缺乏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导致金银花的产量和质量不稳定;金银花产品的品牌知名度还不够高,市场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还面临着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团队成员踊跃发言,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如加强对村民的技术培训,邀请专家进行现场指导;加大品牌宣传力度,通过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方式拓宽销售渠道;政府加大对金银花产业的扶持力度,吸引更多的资金和人才投入到产业发展中来。

7月12日,调研团队实地走访了同富兔业的养殖区与加工车间。据养殖场负责人介绍,该场前身为闲置厂房,近年来响应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号召,转型开展兔业规模化养殖。经过数年发展,养殖规模从初期的数十只扩展至当前存栏量上万只,带动周边5户村民共同参与,形成了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特色养殖集群。

在产业链构建方面,养殖场已实现对兔业产品的多元化开发与利用:肉兔经检疫、分割等标准化流程处理后,供应至周边城市餐饮及生鲜市场;兔毛通过合作渠道输送至纺织企业,加工为服饰配饰;兔粪经发酵处理转化为有机肥料,供应本地种植基地,形成“养殖—加工—循环利用”的全产业链模式。目前,该场已引入自动化养殖设备,注册专属兔肉商标,线上销售渠道占比达30%,产业规范化、品牌化水平持续提升。

调研中也发现产业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夏季疫病防控技术有待普及,部分养殖户专业能力不足;宠物兔品种更新滞后,市场竞争力受限;冷链仓储设施建设因资金缺口推进缓慢。针对上述问题,团队结合专业知识提出建议:对接农业科研机构开展防疫技术培训,联合电商平台拓展宠物兔销售渠道,申报乡村振兴专项扶持资金以完善基础设施。

参观结束后团队将上述情况撰写报告并呈交给蒲城县农业农村局与共青团蒲城县委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对实践团队的调研成果给予了积极回应。他们表示,将认真梳理团队提出的关于金银花种植及兔业养殖技术提升、产业链延伸、品牌推广等方面的建议,后续会针对性研究出台扶持举措,并对实践团队的深入调研和务实建议表示肯定与感谢,期待实践团队能继续关注蒲城产业的发展,通过更细致的走访与分析,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