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学生工作
  3. 团学活动
  4.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团学活动

暑期社会实践|“豫”见西李,“译”旅兴农(二)——外国语学院实践团赴河南三门峡西李村乡与乡人民政府开展座谈会

  • 来源:外国语学院
  • 发布者:外国语学院01
  • 浏览量:

7月10日,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赴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西李村乡暑期社会实践团与西李村乡人民政府开展服务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座谈会。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刘瑾,团委书记余瑞,法律英语系副主任高一波,辅导员张远麒及7名本科生和3名研究生,西李村乡人大主席冯海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参与会议。


会上,余瑞代表学院对西李村乡人民政府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并指出此次实践活动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举措,是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与西李村乡党委、政府深化校地合作、共促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实践团全体成员将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扎实的工作作风,为西李村乡乡村振兴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刘瑾介绍了西北政法大学的红色办学传统和外国语学院的发展历程,对师资队伍建设、翻译硕士(MTI)专业建设、教学科研成果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进行了详细讲述。刘瑾指出,本次实践活动将围绕国家资助育人政策宣传、英语支教、普法宣传、农产品外包装翻译及双语直播带货等重点内容,着力推动教育公平、法治普及和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努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高校智慧与力量。


张远麒围绕学校资助育人政策作了深入细致的专题解读,系统阐释了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资助育人理念,全面介绍了各类奖、助学金及临时困难补助等资助政策的总体框架、实施细则及申请条件,强调要把“扶困”与“扶智”“扶志”紧密结合,切实提升资助育人实效。


高一波重点介绍了外国语学院法律英语专业建设情况,系统阐述了“外语+法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强调要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培养政治立场坚定、专业能力突出、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更好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和法治中国建设。


冯海代表乡党委、政府向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师生一行致以诚挚欢迎,并从乡情概况、资源禀赋、发展瓶颈三个方面作系统介绍。他指出,西李村乡历史底蕴深厚,现存千年古庙两处、红色革命旧址一处,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研学的重要基地;全乡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群众农忙耕作、农闲务工,收入结构单一。近年来,受极端天气频发影响,“十年九害”矛盾突出,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严峻挑战。当前,全乡耕地面积广阔、粮食作物集中连片,但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亟需依托高校智力支撑破解发展难题。


冯海表示,希望以此次对接为契机,与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在以下三方面深化合作:一是聚焦教育帮扶,依托学院师资优势,常态化开展英语支教、法治宣讲和资助政策解读,助力乡村教育提质增效;二是聚焦品牌打造,联合开展农产品外包装翻译、双语直播带货等活动,拓宽销售渠道、提升产品附加值;三是聚焦长效机制,建立校地联席会议和定期互访制度,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西李村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会后,实践团向乡人民政府赠送纪念品。冯海再次对刘瑾书记一行表示热烈欢迎,期待双方携手谱写校地合作新篇章。


此次外国语学院赴河南三门峡陕州区西李村乡师生实践团将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在教育帮扶、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积极与西李村乡搭建常态化沟通协作平台,着力完善长效合作机制,持续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携手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贡献更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