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为进一步了解西川村的木耳发展状况,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暑假实践团队来到柞水县下梁镇西川村--陕西微生物研究所,研究所技术人员带领团队参观了珍稀食用菌良种资源研究与示范栽培基地的珍稀食用菌良种资源研究与示范栽培区和食用菌良种及栽培技术示范区,并在实验大棚区向团队成员详细讲解了羊肚菌和黄背木耳两类由微生物研究所研发的珍稀菌种。
珍稀食用菌良种资源研究与示范栽培基地
基地占地30余亩,位于柞水县下梁镇西川村商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基地立足秦巴山区乡村振兴中的技术需求,建有食用前技术研发中心、智能化食用菌试验示范大棚、圆渣资源化利用平台以及展示长廊等,主要针对珍稀耳类、羊肚菌、灵芝、奶松茸、草菇、黑皮鸡枞H等珍稀食用菌品种,开展良种、代用料资源、标准化栽培技术的研究与示范,示范培植珍稀菌100亩、5万袋。
实施内容:为促进当地食用菌产业多元化,提升产业效益,针对羊肚菌、黄背木耳、金耳、灵芝、草菇、猴头菇、滑子菇、榆黄蘑、红平菇、姬粉茸等珍稀食用菌品种,开展良种及标准化栽培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栽培。
主力研发产品:羊肚菌
营养价值:羊肚菌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经济价值: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一斤出售价格在300-800元之间,价格受品质影响较大,当地售价为每斤600多元。
种植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0-12月进行栽种,如果温度超过3-25度范围,真菌容易死亡。
场地准备:选择通风良好、排水便利、土壤肥沃且呈弱酸性的场地。
菌种选择:优质、无病虫害的菌种。
培养料配制:常见的有木屑、麸皮、腐殖土等,调节好湿度和酸碱度。
环境管理:保持温度在 3 - 25℃,湿度 60% - 85%,提供适量散射光。
出菇管理:出菇期注意通风、保湿和调节光照。
注意事项:羊肚菌对土壤具有一定的危害,需采用轮作制,在进行两年的羊肚菌种植后,进行一年的药材种植,用以恢复土地肥力。
食用菌良种及栽培技术示范区
实施内容:立足当地食用菌产业提升要求,引进食用菌新品种,进行产业化示范栽培,并开展新型食用菌代用料基因开发及菌渣资源化利用。
主力研发产品:黄背木耳
黄背木耳是一种具有抗逆性强、生长周期短、适栽季节长、产量高、市场需求大等优点的食用菌。
营养价值:黄背木耳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经济价值:黄背木耳的市场前景广阔,每斤售价为30元左右。
栽培季节:黄背木耳的最佳出耳季节一般为立夏至秋分。弥补了木耳种植夏秋两季的空档期。
品种选择:选菌丝健壮、出耳早、抗性强、朵形好、产量高的品种。
培养料配制:常见配方如棉子壳、锯末、玉米芯各 1/3,加糖 1%、石灰粉 2%等。
菌袋制作:按配方拌料,装袋松紧适度,灭菌后接种。
发菌管理:保持适宜温度(25℃-28℃发菌,18℃-22℃长菌丝)、弱光、通风,定期检查杂菌。
出耳管理:出耳时注意保湿、通风、调节光照和温度。
总结
通过技术人员的讲解和团队的实地考察,对陕西微生物研究所的发展和菌种培育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柞水木耳坚持创新,整合当地现有资源,用科技赋能木耳产业持续发展,不仅推动当地木耳产品的不断创新,更为其木耳市场开辟了更为辽阔的发展前景。